“中国大学50强”总体说明
一、总体定位 “中国大学50强”以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体现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为要旨,通过建立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体系,考察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及结构效益,为我国高水平大学科学发展提供依据,为大众理性看待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高校提供参考,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帮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数据所限,本排行榜考察对象的范围仅限于部分国家部(委、院)属高校,即教育部直属高校、原国防科工委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80余所高校。同时,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竭诚欢迎有意参评的大学为本中心提供数据。
二、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中国大学50强”指标体系总体设计原则为“四性两度”: 科学性——指标体系设计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能够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我国高校的现状。 代表性——选取的指标能充分展现各高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及结构效益。 可得性——公众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指标数据,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有效。 可靠性——指标数据从权威渠道获得,经得起验证;排名方法科学、明确。 可信度——采用的指标不仅为高等教育界认可,也为公众认可和接受。 区分度——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能较准确地反映各高校的实际水平差距。
三、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 本评价体系保持稳定,仍由核心竞争力指标和社会影响力指标两大部分组成。核心竞争力指标考察高校学科建设及科研能力,体现高校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指标考察社会大众对高校的评价,体现高校社会声誉及影响力。两类指标相结合,组成对高校的综合评价。核心竞争力指标包括学科建设和科研论文两个一级指标:其中学科建设选取了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全国学科排名两个二级指标,前者代表较高水平学科的广度,后者代表学科的高度;二者皆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评定,指标具有权威性、综合性和代表性。科研论文选取考虑了理工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差异性,分别选取了各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和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两个二级指标,考察高校在理工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能力。 社会影响力指标包括:高考招生、网络知名度两个一级指标。其中,高考招生选取各高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为二级指标;高考为我国规模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等教育招生选拔考试,高考招生能够有效体现以考生及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大学的评价。网络知名度选取学校知名度及校长知名度两个二级指标,学校知名度体现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度(及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影响力),校长知名度则体现社会对该校校长的关注度(及一定程度上反映校长社会影响力)。
欢迎广大读者及各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本中心期望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探讨来不断完善本排行榜。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二〇〇九年五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