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日在段店镇四份村看到,村里靠近长江泥矶段江堤内侧,有一块50亩面积的土地,连片种植着油菜、萝卜,透着绿意,长势喜人。村支书曾艳华介绍,3个月前,这里还零散住着几十户人家。如今,他们都住进了新社区,腾出来的这50亩土地,不仅得到了复退款,而且生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通过产权交易,农民也得到了收入。 为规范土地流转,盘活农村“沉睡资本”,我市在2012年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并在涂家垴镇张远村、临江乡芦洲村、蒲团乡石竹村和段店镇四份村等4个乡镇23个村,推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制度改革先行先试,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采取农民自愿自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依法办事、阳光操作等措施,推动农村产权资本化、货币化、市场化,使农村产权能依法自由、规范有序的流转,进而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新社区的建设。 通过强化服务,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搭起桥梁,一头吸引了企业、资本的注入,一头增加了农民的家庭与工资性收入。 涂家垴镇张远村通过产权改革,拆迁5个自然村,腾地50.8亩。目前,该村已建成1600亩的蓝莓基地、1300亩林木基地和1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依托这三大基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3个家庭农场和2个生态三星级农庄,有500名村民在当地就业。村民收入从过去的种田和外出务工收入,向土地流转租金+产业基地务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自留地种植收入的模式转变,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5600元,达到现在的8200元。 在蒲团乡石竹村,村民廖传超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80亩,成立鄂州城际农业生态科技公司,沿汉鄂高速沿线发展果林种植,在村西北部发展蔬菜种植业,利用现有水面发展精品水产养殖,已有22名村民在公司就业,还有数十名村民在公司打零工。 “我们把土地租给城际生态园后,不但有土地流转的收益,还有打工的工资收入,老板还为我们买了养老保险,我们现在和城里人一样。”村民廖清明乐呵呵地说。 如今,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已经成功建成并开通运行,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水域滩涂养殖权等五权两指标,可采取转让、招标、拍卖、挂牌、电子竞价等方式进行交易。 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还不断优化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按照“打破分割、优势互补、整合资源、一体服务”的思路,协调多个涉及农村产权的管理部门在农交所设立服务窗口,集中办公,采取“统一受理、分职履责、归口管理”的运作方式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过去需要往返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农村产权交易,现在能够全部在农交所办理完成。 截至目前,全市已交易建设用地挂钩指标92宗,面积3120亩。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2万亩,占全市农村土地总面积的36%;林权流转266宗,面积9.6万亩,成交金额2280万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7宗,面积53亩,成交金额850万元;农村房屋所有权流转30宗,面积4000平方米,成交金额60万元。
|
|